To hear and to be heard.
撿到的時間
和朋友見面。朋友算是老友,工作上認識了十幾年,前幾年得了一個癌,現在末期了。這幾年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我反而比較常和他聯繫(說比較常大概也是個一兩季一次吧),昨日出門後繞一繞去找他聊天。

在我離開工作後有陣子說要一起合作,不過後來默默解散,他會預設我是個「合夥人」,所以「我應該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但我和他解釋,我真的不是這種人,工作這件事我比較是要跟著走的,因為,我真的沒什麼想做的……
高興的是這無損我們交情,退回原來的位置,一樣偶爾瞎聊。昨日聊的是對於我們這種沒結婚沒小孩的人而言,生活的狀態真的跟二十幾歲時差距不大。二十幾歲時以為四十歲的人和我們距離遙遠,但現在看看自己好像也沒變太多。另外則是醫生原本在2018年他最後一次開刀時就和他說大約只剩兩年,他說現在都又過兩年了,對他來講已經是撿到了。
曾經有陣子我覺得他過的這麼用力我活的這麼散漫實在不對,但後來又想說每個人狀況不同也別勉強自己。昨天他終於說想要慢一點,之後屬下離職也許就不補了,慢慢的把公司最小化,搞不好他還可以搬到一個比較便宜的地方去。
一個不要留些什麼造成別人困擾的個性。
我說,我完全沒有感覺你快要掰掰。
聊天時我一樣講到前陣子看了《你發生過什麼事》,然後我說,因為我爸比一般人的爸爸年紀大的多,當我有意識時其實他就是個老人了,然後老人等於會死,所以從很小時候我就一直在等我爸哪天會死掉。
現在我有點難想起小時等著爸爸要死去的心情。
而當然也無法想像他一直在等著自己快要死去的感覺。
這些大概就是四十幾歲的人才會遇到的情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