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最近輸入中 ➸ Jacob Collier、鳥編來信、中國媒體人做Podcast

F1010001

突然不知道要放什麼圖片,相簿裡隨便翻一下,這是我2005年的桌面。我猜當時還在租屋,Roland的喇叭陪了我很多年,但那隻貓(其實是時鐘)是不是在去年搬家時處理掉,還是只是我藏的太好找不到?

今天下午去看《罪人》,整個人很滿,滿到差點忘記今天要寫電子報,接下來的 Podcast 應該會好好的聊一下。


【影片】INSIDE: Jacob Colliers Home Studio

Jacob Collier 要來台灣了。

我已經忘記第一次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聽到他的歌,自此迷上。講迷上也怪怪的,我不是那種會仔細聆聽認真鑽研的那種,我只是常常把他的音樂放在背景裡,無限循環。

他是天才,毫無疑問。
我看過有標題曾經下「他是我們當代的莫札特」之類的意思,我完全可以接受。

他的音樂混雜了我喜歡的各種元素,爵士,節奏感,豐富到極致的(和諧與一開始不和諧但終究和諧的)和聲,還有意想不到的各種節奏組樂器。

去年還前年時,我看著他在美國巡演的時間想說,要不要衝一下美國。
接著看到他巡到歐洲時想說,那要不要去歐洲一下。

沒想到他要來台灣了,一開始我得知訊息時超級興奮,還很怕票一下賣光。但沒有,好像也花了點時間,剛剛看賣完了。
我要體驗一下在Zepp的大家一起吟唱了嗎?

(話說我之前只有在給業內人士體驗時湊去Zepp玩了一下,這次應該是我第一次正式在那邊看演出,以往有些有興趣的演出還是會因為那邊真的好遠而放棄,但這次我可是毫不猶豫。)

打算開始慢慢複習,大家可以點標題去Youtube上看。他在導覽他的小房間,大多音樂都是在此創作完成。看這支影片時才發現他是天才沒錯,但不是那種石頭裡蹦出來的。他說他媽媽有絕對音感,小時候跟著媽媽在廚房裡他們就會把每一樣發出的聲音定名,這是什麼音?那是什麼音?

看到這段突然覺得很溫暖,我看過一些他在舞台上的演出,那種充滿了能量,無限能量的氣場,好像真的需要從小有一個充滿音樂(也許也有充滿愛)的環境下才能長出來?

總之,接下來我的快樂就是期待在台灣聽他的演出。


【聽歌】Romeo n Juliet


【電子報】鳥編來信—林比比鳥電子報

驚覺我居然沒有寫過林比比鳥的電子報,真是太不該了。我和林比比鳥之前一起工作,在同事期間應該就是彼此的「好同事」,當時也不算有什麼私交。沒想到在她離職後,我們現在成為了工作夥伴,用最適合的節奏協助彼此。她一直是位專業的編輯,從出版社到IP經營公司,跟著時代演進(笑)協助了各式各樣的創作者。

離職後她一路完成了「寫給沒有編輯的創作者」系列,現在又很聽(我的XD)話的開始發起了電子報。最新的這篇聊的是〈編輯必須先是讀者〉,不知道有沒有人看到這標題會產生疑惑,但,我的確也是有聽過某些編輯的閱讀範圍是比較少或比較窄的……前陣子我們才聊起奇幻小說,我剛好講說我寫信去皇冠出版社問有沒有哈利波特電子書計畫(回信的很快,但沒有明確回覆,我想依舊很難),結果沒兩天沒看過這系列的她和我說哈利波特怎麼這麼好看。我必須說我很少覺得有人看書比我快的,但林比比鳥一認真起來真的很威,你看他文章中那一票書單,就這麼仔細的迅速研究起來,直到一個段落的明白。

推薦大家至他的網站訂閱電子報,當然啦如果有需要編輯協助的話也可以直接和他預約~


【Podcast】岂曰无衣 和光同尘:和徐涛、爱哲聊传统媒体人转型播客的心路

我聽不少中國的Podcast,井戶端會議幾乎每集都會聽。主持人梵一如這次找的徐濤是製作公司聲動活潑的創辦人,他們製作的每個節目品質都很好,討論的觀點與邀請的來賓都很精準。另一位是也很有名的一檔節目《故事FM》的創辦人,但我幾乎沒聽,原因也很端不上檯面,因為他們比較像是聲音的紀錄片,那些真實故事我大多聽了都會很難受,是怕難過所以才少聽的。

這次聽他們三個人對談,他們分享了各自的歷程,也談著對市場的觀察。有趣的是到最後他們三人發現,都是從傳統媒體出身的他們,做了看似「新媒體」的Podcast,但實際上他們做節目的手法反而是更遵循著那些傳統的媒體製作流程,嚴格選題,繼以自己的高標準產出。而最後講了一個剛好是我近期常常思考的問題,這些節目(或例如這封電子報)的產出,其實都也不過是我們「個人」觀點,而這些產出的的什麼對自己的意義,也不過就這些都是我的「作品」,而也就是我自己定義我自己。


【如果只有你聽見】EP80.很厲害的《灰男孩》與每個演員都很威的《極樂凶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