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輸入中 | 酒癮患者的故事與創傷的各種面向

【Podcast】S17 EP6|跌倒了就再站起來:一位女性酒癮患者的重整人生之路 ft. 郭艾珊

二十來歲的時候,有次朋友帶了酒來我家喝。我是不能喝酒的體質,基本上一喝就吐,只有很少數的酒種我可以沾沾嘴。他和我說每天晚上會喝掉半瓶威士忌,這樣下去好像不太行。當時我並未理解這代表什麼,後來他也沒喝這麼兇了,我對酒鬼的理解也就只限於馬修史卡德。

無意間聽到這一集,有種馬修真人化的感覺,郭艾珊坦白又直接的描述了自己的情境,的確可以問一百次「我這麼幸福,為什麼還需要灌醉自己?」我聽完的感覺是,可以這麼平淡平靜的聊著自己那樣驚心動魄的那樣一段過去,分享出來,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事。


【文章】Sabrina Huang – 我始終沒勇氣看公視「用閱讀跨年」重播裡自己的部分。只有快速拉了一下時間軸,確定我在台上熱鍋螞蟻或滾水青… | Facebook

看黃麗群寫的文章總是令人愉快,這次算是她的講稿,怕太少人看到所以多多少少推一下。她在一場活動中推薦了《玩物誌》這本書,我剛在網路書店看了一下內文試閱,初步感覺不是我的口味,但黃麗群寫的好好看歐。


【文章】黃詠梅 – #洗碗題 其實,創傷本來各色各樣,沒有人可以規定哪種創傷不算創傷,這是第一個前提。… | Facebook

洗碗文出來時我一直搞不清楚是什麼,直到三四天後我終於被推送到原文的截圖(算是一個堅決沒興趣了解的心情XD),才知道來源故事怎麼說。坦白講一開始我只是不斷的翻白眼翻白眼,但直到看到了這篇文章才讓我稍稍的去思索了一下其他的情境。

試著換個角度看,但實在挺難的,繼續學習。

沒事不會去梳理自己的感覺是什麼的我,對於老是在梳理自己或他人的每分每秒實在沒興趣,我相信那裡也許有些什麼,只是我真的很快就會覺得,夠了。

再怎麼樣文字都是有力量的,有力量到寫出來後,不管你以為的是什麼,或相對真實的情境是什麼,都會趨向成你寫出來的了。


【書】不便利的便利店2

好好笑,我先看了2,有種是當初在圖書館預約時手滑點錯了的感覺。

這位作者之前我剛好看了 每天寫,重新寫,寫到最後:《不便利的便利店》韓國百萬暢銷作家生存記 ,當時以為是在談寫作,後來才發現大半本其實都是作者前半生自傳。最大的感想是他很努力,然後他雖然老是把自己講的有點不堪,但有那麼多朋友願意幫他,想來應該是個好人。預約圖書館也是想看看究竟寫的如何,前半本我幾乎是,很想放棄,因為實在沒有什麼點是讓我特別喜歡的。和日本小說家描寫這類領域的作品比起來,還有一段很遠的距離。但後來想想,這書勝在的本來就不是內容,而是將這樣的結構,很合理的放在一家(不那麼順利的)不便利的便利店,這種結構就先勝了一半的故事,也是一種認真思考後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