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ar and to be heard.
我們的信仰是有生命的,正因為它與懷疑攜手同行——《秘密會議》

《秘密會議》的故事是教宗離世,雷夫·范恩斯的角色負責籌辦選教宗的會議的負責人。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死去的教宗曾經跟他講過:「你這個人啊,就是只適合當管理者,你不適合當另外一種。」(好,另外一種是什麼,我已經忘記了XD),雷夫·范恩斯的角色對此有些遺憾,畢竟管理者,聽起來好像就不怎麼樣,但這卻是一個極其重要的伏筆。
《秘密會議》中峰迴路轉的三次投票
選教宗的過程中當然就會遇到許多抓馬,開始會有一些奇怪的新聞啦,或者是哪些主教之前做了某件事情突然被挖出來啦。其實我看到中間的時候吧,我就想說,把它當成推理片來看也不錯,就是猜猜看到最後誰會當上教宗,畢竟沒想到一開始打死說不想當教宗的男主,也慢慢有些人投票給他。
他有一個小助手,我還蠻喜歡這個演員的,因為他演出一種「我知道你叫我不要查,但我忍不住還是查了一下」的認真感,或者是每次雷夫·范恩斯的角色交辦他工作,他都使命必達,是個很可愛的角色。雷夫·范恩斯發現了一份文件,這份文件記載了一個要參選教宗的主教曾經賄賂別人。但是這份名單裡還有其他主教,他卻選擇不說出來。類似這種在複雜情境裡,他作為知道很多秘密的人,在開著秘密會議的同時,必須決定哪些事情該說、哪些事情不該說,這些都是非常依靠個人品格或良心的決定。
而到這裡忍不住想,那個死去的教宗是不是對一切是最了然於心的人?不然他怎麼會選擇雷夫·范恩斯的角色來擔任這個困難的角色?
劇情引發多重思考,無法簡化的良心抉擇
故事中雷夫·范恩斯是比較偏自由派的主教,另一些主教是偏保守派的。正在舉辦這個遴選教宗的會議是不到有結果不能結束的,這時剛好外頭發生了一些暴力事件,而炸彈爆炸的時候,讓他們待的地方也發生損傷,磚瓦掉落。因為這個轉折,自由派與保守派的主教們吵了起來,直到真正經歷過人間悲劇的喀布爾主教說:你們真的知道什麼是戰爭嗎?大家才閉嘴。
這部片裡,有一段話被很多人引用,在他們開始投票前,雷夫·范恩斯的角色講了一段話:
有一種東西,是我最害怕的——確定性。確定性是團結的敵人,確定性是寬容的死敵。我們的信仰是有生命的,正因為它與懷疑攜手同行。如果世界上有什麼是確定的,沒有任何懷疑,那就沒有神秘,因此也沒有信仰的必要。
這段話寫得超好。像我這種宗教信仰比較薄弱的人,看到這段話後,可能會覺得宗教真的有其存在的必要。而這部電影最後的轉折,我想多多少少是它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的原因之一。那個結局對我來講,讓我無法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原因是,它對我來講太新,太前衛了,在這些思考裡,還沒有辦法很快做結論。

前兩天我看完別的電影後,在社群上隨手寫寫。印象深刻的是,有個人強推我一定要看《秘密會議》,說它是他最喜歡的電影。我回應:「我很難說我喜不喜歡這部片,但我非常確定,我會很想看第二次、第三次。」
我覺得喜歡是很個人的事情,這部片到底有沒有某些核心價值、某些微小的神秘細節有打動你,才會決定你對它的喜愛程度。對我而言,它非常精細、縝密,絕對可以說是一部厲害的電影,但要說我喜歡它,可能還沒有到那個程度。但我確定的是,我喜歡雷夫·范恩斯。
雷夫·范恩斯的淋漓盡致的聲音演繹
這部片在聲音設計上也非常講究。例如片子接近尾聲時,雷夫·范恩斯與他的主教好友在庭院旁聊天,戲院裡能聽到明顯的空間音,帶著微微的鳥叫聲。而這些環境音不是模糊的,而是特別清晰,就像是你真的坐在那裡聽到的聲音一樣。這樣的聲音處理方式,在電影中不常見,而這部片做得非常成功。再來,有幾場戲是發他運用聲音的經制度,如他在那個過世主教的房間裡哭泣的聲音,還有我印象最深刻的——當他跟喀布爾主教聊天時,他去拜託喀布爾主教不要再投票給他了,然後講了一句:「我不要你的票。」當他說這句話的時候,因為有點激動,所以聲音幾乎是有點沙啞的。我好像沒有印象雷夫·范恩斯可以在一部片裡這麼淋漓盡致地運用自己的聲音,而且我甚至覺得,這些聲音設計應該都是刻意的選擇。
所以,這部片我完全同意大家說一定要進戲院看,因為如果沒有進戲院,我覺得這些聲音的處理應該很難感受得到。另外,有些人很推薦這部片的配樂,但對我來說還好,沒有特別強烈的感覺。只是它的聲音設計、美術和攝影,這些真的無庸置疑,特別是在攝影上,選擇都非常乾淨且有質感。
接近完美的整體演出

當然,我覺得還有一個一定要談的部分,就是選角。幾位知名演員大家都熟悉,不用特別提,但我個人會覺得史丹利·圖奇(Stanley Tucci)這個選角讓我有點難以說服自己——要我相信他能當上教宗,我覺得有點不合理。他在這部片中的詮釋方法,對我來說少了一點說服力。我會希望他的角色更合理地展現他為什麼有機會當上教宗,否則每次看到他跟雷夫·范恩斯對話,我只會想:「雷夫,我只想要你當教宗!」或許這也是我沒有那麼喜歡這部片的原因,因為它有點太合理了。比如,某個主教因為醜聞事件就出局,另一個主教因為老是說謊也被淘汰……當然,我對教宗選舉還是會有期待,不希望它變得那麼可預測,但這部片還是難免落入了這樣的安排。不過,整體而言,這部片的選角還是非常厲害,尤其是演喀布爾主教的那位演員。
這位演員叫Carlos Diehz,我後來查了一下,他是一位加拿大人,原本是建築師,在這部片之前只演過兩部短片。這讓我相當驚訝——這個選角到底是怎麼找到的?因為這個角色本來就是一個沒有人認識喀布爾主教,所以必須選擇一個新鮮的臉孔。而且,我不確定這是劇本原本的設定,還是後來的安排,讓這個角色變成一名墨西哥裔。此外,這位演員在關鍵時刻需要講出有分量的台詞,並且表現得非常有說服力。讓人不禁思考,這是導演調教得好,還是演員本身有天賦?無論如何,在這樣一部結構嚴密的電影裡,這個角色的選角真的無法出錯,能夠找到這位演員,實在是太厲害了!
總結來說,《祕密會議》在奧斯卡似乎沒有獲得特別好的成績,但我仍然認為它是一部讓人深思的電影。它會讓你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接受某些立場,甚至在最後的選舉結果出來時,你可能也會懷疑,如果自己身處其中,會投票給誰?因為我是個相對世俗的人,我的考量可能會更現實一點。但這部片的結局是非常理想化的,因此也讓人思考:它與現實是否有些脫節?然而,它又像是在描繪一個不是不可能發生、而且值得期待的世界。
所以,我認為這絕對是一部極具討論價值的電影,在未來,能夠找到這麼聰明切入點的電影,恐怕也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