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男孩》——十九個角色與一個真實靈魂

上週我去看了一齣戲,叫做《灰男孩》。

這個跟之前講的《女先知》是差不多的狀態,就是那一陣子我突然覺得自己很乾涸,所以就找了一些節目,先買票。

選了《灰男孩》是因為我忘記在哪裡看到有人提到林子恆這個演員,然後說他很強很厲害。但我完全沒聽過他,因為我以前看的多是音樂劇,劇場戲劇幾乎沒有。結果那天看完之後,我去安和路的大罷免場子找朋友,朋友就說他很強,已經演很久了。我說我完全不知道,但看完之後真的也覺得他很強。

這應該也是我第一次看同黨劇團的戲。說實話,那個信心建立的感覺很好,因為以前我看過幾齣戲都不知道在幹嘛,所以對戲劇這件事,心中會有一種比較強的緊張感。

《灰男孩》是他們曾經演出過的作品,這次算是再演。沒看多久,我第一個感受就是:「哇,這是一個很完整的製作。」真的就是一個很完整的作品。因為有時候看某些演出的時候,會覺得還沒到最後版本就上台了,但《灰男孩》完全不會有這種感覺。

故事大致是在說一個年輕的男同志,因緣際會照顧了一個年長的男同志,然後故事主要以那位年長者的年輕時代為主。年輕的同志角色比較像是轉換氣氛的角色,也讓觀眾換一個角度去看這位長者的故事。

裡面所有的角色都是由林子恆一人演出,他演了十九個角色。厲害的是,你完全不會感到混亂,每個角色都恰如其分地呈現出該有的樣子。

我很喜歡他沒有刻意把一些角色演得很刻板。例如中國逃難來台的軍官、美國大兵、小孩子、等等,整體感覺都很舒服,不會有太強烈的渲染情緒。十九個角色陸續出場或重複出現時,辨識度很高,而且不需要靠誇張的形式就能區分角色,有些角色甚至只是十幾分鐘前出現過,你還是可以立刻辨認出來,這真的很厲害。

我坐的位置算是中間段,離舞台其實有一段距離。但當他演一些比較陰沉或邪惡的角色時,他的身形與樣子還是能夠傳到中後段觀眾席,那種感覺非常強烈。我覺得進劇場的魅力大概就是這樣,你會感受到一些你可能沒有預期到的東西,雞皮疙瘩就跑出來了。

我也很喜歡這齣戲的聲音處理。我在想,是不是劇場風格開始慢慢變化了?因為我以前進劇場時,常會覺得聲音的侵入性比較強,怕觀眾聽不見,所以音量會調得比較大。但這場的 PA 處理我很喜歡,甚至讓我想起我看《芝加哥》時,那種耳朵感受到的絲滑感。這次在藍盒子也有那種感覺,整場的聲音非常舒服。就算有些比較激烈的場面,也不會有耳朵被炸的感覺,也不需要用很大的音量去推那個激烈的情緒,真的很讚。

燈光也很成熟,適時地引導角色變化,處理得非常自然。

唯一比較小的干擾,是在場景切換時還是需要工作人員上台搬道具。我看到的時候,會想到電影《初步舉證》,裡面的女主角是從頭演到尾,轉場布景都自己處理。《灰男孩》的布景其實並不算複雜,也許可以想想,有沒有可能讓演員自己完成這件事。這算是小小的、瑕不掩瑜的地方。

整個故事非常完整。我在想這個劇本應該不知道前前後後磨了多久。後來我有去看訪談,有提到導演、編劇和林子恆是經過很多討論後,才走到現在這個版本。

我在看戲之前完全沒做功課,所以當下最常困惑的是時間軸。主角阿伯是一位年紀很大的男同志,年輕的角色大約在 2014 年的太陽花時期,還帶他去舞廳。我當時一直在想:「有可能嗎?阿伯從中國逃難來台灣,年紀這麼大,還有體力去舞廳?」

你以為戲劇會比真實更令人意想不到,但這次不同。

後來回家查資料,才發現這齣戲是根據一位叫「馮馮」的人物改編的。他出生於 1935 年,十幾歲時來到台灣,時間軸終於對上了。

但看了馮馮的故事後,更覺得恐怖。原本的經歷比《灰男孩》劇中更殘暴。他一樣是軍中背景,因為長得好看,被當成軍妓,不斷被性侵。後來又被誣陷為匪諜,被迫色誘美軍。他本人是語言天才,後來被美方救出,去了加拿大。他也寫過作品,得過獎,後來還創作音樂作品,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

只是生錯時代、生錯家庭,選擇錯了軍旅。他沒有變成白先勇。可以這樣比喻嗎?

看他的故事會讓人覺得很傷心。

其實我在看戲的當下,有些段落讓我非常不舒服。後來我自己在檢討,可能是因為我比較傾向相信「這個世界大部分的時候是好的」,所以當劇中提到那位阿伯年輕時只因長得漂亮,卻被送進山洞裡、輪流被欺負、想逃也逃不掉,甚至還被送去色誘美軍——那些過程讓我非常不適。

當下我會一直想:「怎麼可能?怎麼會這樣?」但那其實就是有可能的。
我後來也在想,我是不希望這樣的事情存在?還是我排斥去看見這樣的事情?
那天晚上回家之後,我查了很多資料,越查越難過,也越感謝同黨劇團做了這樣一齣戲。

有一些歷史,你會覺得太匪夷所思,以至於你會懷疑它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過。
有一些故事寫成戲劇,會不會變誇張?但我後來發現,戲劇其實已經有修飾過了。

當我去看馮馮的資料時,才發現,他原本的故事是更令人難受的。心情真的很複雜。

我真的是又學到了一些什麼。
就是,當我們在看待歷史的時候吧,真的就是要自己去做更多的探尋,得到的東西,或者是得到的理解,真的就會完全不同。

所以非常喜歡《灰男孩》。
我也很感謝之前的自己就買了票,覺得收穫非常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