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ar and to be heard.
《罪人》:自始自終,他沒有把吉他放下。
(以下內容多少還是會提到劇情,很建議還是先看完故事再來閱讀,以免減少觀影樂趣)

電影《罪人》從一開始就徹底抓住了我,原因很簡單:音樂。開場像是吉他調音一般,聲音緩慢地往正確的位置移動,一直到和弦完美貼合,故事才正式展開。這樣綿密的音樂幾乎沒有斷點,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甚至讓我聯想到音樂劇的處理方式,給整部電影一個獨特而迷人的氣質。
整個故事發生得非常迅速,早上才買下的店鋪,晚上俱樂部便要開張,但這樣的節奏反而創造了一種明快而輕巧的速度感。一對雙胞胎兄弟從芝加哥返鄉,憑著一些小聰明在各幫派間遊走,攢夠了錢,如今想在家鄉開一間俱樂部。他們不約而同地向天才吉他手堂弟承諾:「狗屁倒灶的事情我來處理就好,你值得更好的人生。」那是一種已經對自己人生下了結論的宿命,但狗屁倒灶的事總要有人做,而(還有希望的)你可以不一樣。
電影的前半段我非常喜歡,他們開著車在路上,蒐集各式各樣的夥伴:鋼琴手、調酒師、負責招牌的人,準備餐點的人,氣氛充滿了期待與希望。說實話,我對吸血鬼這個題材原本完全無感,也從來沒有產生興趣。加上我其實很怕恐怖片,一開始甚至猶豫要不要看。但這部片完全不恐怖,用吸血鬼這個元素應該是要傳達更多的隱喻,而不熟悉的我也沒有影響觀影的快樂。我對於吸血鬼設定的困惑是,除了不能曬太陽之外,變成吸血鬼的人真的比較幸福嗎?因為說實話,看起來好像還不錯XD
電影在視覺與音樂上的表現非常搶眼。特別是(偽)羅伯・強森的堂弟登場的演出片段,一把吉他彷彿打開了平行宇宙,所有人一起群魔亂舞,甚至將不該邀請的人也招喚過來,視覺效果讓人驚豔。但更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段過後還有一段女聲的歌唱,她甚至不需要炫目的視覺效果,也能超越了前面令人驚嘆的段落,純粹靠聲音與節奏就征服觀眾,回到了某種最原始的身體反應,音樂本該如此,不需要再有更多的包裝。
雙胞胎兄弟的故事同樣讓人動容。他們的人生帶著一種無法擺脫的宿命感,似乎早已注定只能如此。這種感覺,或許就是屬於南方黑人底層的悲傷吧。其中一位與女巫相戀,最終拉下護身符與失去的家人重聚;另一位則愛上了一位「看起來像白人」的混血女子,他們無法安全,於是乾脆一起走向永生永世的不安與危險。
結尾時大開殺戒,一切好像終將得走向某種結局,但導演很巧妙地,在尾聲才帶著觀眾回顧開張前的那個下午,他們如何同心協力打造俱樂部的過程,這種安排特別打動我。總體來說,《罪人》是一部非常 stylish 的電影,每個角色都充滿了獨特的個性與風情,堂弟作為一個新演員,雖然演技不算出色,但歌聲與吉他表現確實令人難忘。好久沒有看到能把音樂結合的這麼美的電影了,忍不住想,我們看電影時期待的一切,這個故事都給我們了。
散場時跑片尾字幕,我整個人攤在 IMAX 的座位上,覺得好滿足,音樂好好聽,然後就像劇中台詞說的,我也認為那是最棒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