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小的書,推薦給需要呼吸一下的人。——《浪費才華的日子》

未命名設計

我是被書名打到的。

曾經是被稱讚過不少次關於才華的人而言,在這麼一大串的時間裡並未再創作出任何一首歌,看到這本書名的確是膽戰心驚。雖然我自己已經給了自己的才華一個水位分數,這個分數大概是「我不創作這個世界也不會有什麼遺憾」的概念,但你知道的,我沒有給自己零分,所以我還是會覺得有些遺憾沒有產出。

但最近在思考這一塊了,希望可以思考出一線曙光。


作者 beat 之前我不熟悉,這本書是講他從認知到自己生病之後,一步一步爬起來的過程。文字簡單,圖畫簡單,但沒有一處不動人。說實話,我對身心靈的文字時常過敏,那種過敏沒有明確的誘發原因,有時只看一句時沒問題,但變成一段時就會有種矯揉做作感。但這本書裡提到一些關於瑜伽的體會,還有某些可以歸類於療癒系的文字時,我卻能讓自己好好地接受,沒有三不五時就會出來叫囂一陣的反抗心。我不太知道為什麼,或許是同為創作者的某種共鳴,又或者底層上我也是一個超級在意工作與作品的人……

又或者我想稱許一下這本書拿在手上的手感。我是先看了一篇 Openbook 的訪談,才(在被書名打到之外)買了這本書:

比起前作,《浪費才華的日子》的圖明顯小了很多,有著大量的留白。一旁的編輯忍不住表示,beat 總是不斷要求把書中的圖縮小,讓他感到十分意外。beat 解釋空白是他構圖的重要元素:「對我來說那些空白就像是空氣吧,我可能需要含氧量比較多的地方,尤其這本書。」

原本沒打算買書的原因是我今年本來就想要節制自己購置實體書,但這段話突然讓我決定去下單。拿到書後也很喜歡,我猜想可以看得很順的原因也是因為書頁中的各種留白與呼吸,讓我可以慢慢地讀著,又或者,逼迫我這個看書看很快的人,一句一句地「讀進去」,而非「看過去」。

對圖像不太有反應的我,一頁那麼大,只有一張圖,也因為編排讓我停下來多看了一下。


在篇名〈浪費才華的日子〉中,beat 引用了一段鋼琴家皮耶絲的話:

這幾年,我專注做許多與畫畫無關的事,吃飯、走路、呼吸、瑜伽……用很基礎的生活跟低潮共處。直到某天看到葡萄牙鋼琴家皮耶絲(Maria João Pires)形容她跟鋼琴的關係:「鋼琴從來不是我生命的重心,儘管它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衛星,但我不該繞著衛星打轉。」

突然我被打開了些什麼,現在還說不太清楚,約莫是你以為的你自己和你可能可以的自己之間的距離,但沒關係,可以慢慢來。

總之這本小小的書,推薦給需要呼吸一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