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ar and to be heard.
閱讀的時間差——童年末日
很久前在師大的政大書城是我常去購書的地點,到現在都還記得一進門後的右手邊是天下文化的櫃位,然後左邊的最上方當時會擺的是一排由葉李華老師所策劃的科幻小說。《童年末日》是我當時買的其中一本,只記得看完心情很激動,非常的喜歡,隨著我搬了幾次家後一直安穩的在書櫃一角,十幾年來從未翻開過。
我看書有個特性,就是看過不到三天大概會忘掉一半以上的內容,這樣的優點是重看時總會維持當初看的快樂心情。例如《百年孤寂》吧,因為不記得故事,每次看都覺得馬奎斯怎麼這麼厲害,而且維持著沒有被破梗的新鮮感。後來常常不小心一本書會買兩次,或者是看到一半後想說這書這麼無聊但怎麼好像有點印象,開始用Notion做簡單紀錄後就好多了。而且我喜歡隨著時間不同時留下的紀錄,可以看著自己思緒的演變。
前幾天因為手邊沒有新的小說可讀,想說再來複習一下快樂的感覺。但越翻越不對,三段的故事講著外星人和地球人接觸的過程,一直在想說當初我是被哪部分吸引?找不出那個點,唯一的可能是「我們終究會滅亡」嗎?
在不同的時間看不同的年代出的書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例如我一直有點遺憾沒有在十幾歲時看《麥田捕手》,或者是現在看桃樂絲.榭爾絲的推理作品也會覺得頻率不對,想起昨晚看森博嗣講他看不下去夏目漱石我也心有戚戚焉,某些作品的時代感真的強一些,如果再早二十年看莎莉‧魯尼的《聊天紀錄》和《正常人》搞不好也會覺得這個作者是不是太玻璃心了。
接下來可以開始再一次清書櫃了,把那些之前覺得很棒的東西重讀一下,時間變了之後,我想我也會變,然後格子就可以空出來了。最後要稱讚一下天下文化,這麼多年後《童年末日》這書的品質依然很棒,當它隔壁的書都難免泛黃或受潮時,這書的紙頁翻起來依然像新書一樣,令人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