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ar and to be heard.
等待下一次重演——音樂劇《老男孩》

去之前看到的都是好評,所以心裡也好期待。讀劇版本那天的開心我一直到現在還記得,這次我坐第三排阿,應該沒有這麼前頭過。今天幾個心情如下
開心的
- 上次對高敏海很沒感覺,不知道是他還沒抓到感覺還是我還沒抓到感覺,這次看他演出覺得好讚,把那個軟爛沒用只會找藉口逃避的中年人演的好好,唱歌能力也大幅提升。
- 可以感覺到劇組很努力的要把觀眾進場後的體驗拉到極致,演員們也很配合,該有的效果也都有到。我左邊和後面的觀眾該尖叫時毫不吝嗇,突然想起之前在Threads上有個觀眾摀住耳朵的影片……但我是喜歡這樣的努力的,很寵觀眾,也很希望讓大家在結束後帶走的體驗是大滿足。
- 鳥屎的表現非常非常突出,一部分我猜現場的粉絲有給他更放得開的底氣,另一部分我也覺得他很自在的用他擅長的風格隨興呈現效果超好(拿捏住幽默的點真的很難)。上次我沒有印象他爸爸是個厲害的人,加上了這個設定後酗酒好像也可以了(話不是這麼說)。
- 蔡恩霖的主場秀我覺得沒有在讀劇版時來的震撼,不知道是不是還熱身完整,有點可惜,今天也沒有感受到他的好歌喉,下半場時我才覺得他有點開機了。
- 我最愛的嘎造呢,聲音真的還是一樣穩一樣讚,但其他的部分只能說中規中矩,真希望他可以放的更開。
- C2則依舊是C2,幾乎和看讀劇版時的感受一樣,我有點分不清「他只想做到這樣」還是「他就是打算這樣」,但不管哪個版本他看起來都有點累。另個想法是他的穩定度也超高的,舞台上某種可被預測的穩定應該是很重要的,至少我覺得他是有恰如其分,就是個大哥。
- 這次的故事明顯多出來的是蔡恩霖和嘎造・伊漾多了一段對手戲,因為他們兩個我都覺得挺可愛的,所以這樣加我是喜歡的。但我不太覺得這段對手戲對他們兩個的故事線或者是整體故事有什麼大影響,所以也許我的私心是希望把他們原本的主線故事弄的更豐滿一些,或者是更深入一些,又或者是在下半場的時候能夠讓他們的好聲音再有一兩次獨秀的時刻,明明是可以用歌聲打動人的,被使用的太少了。
差一點的
- 台灣的演員站在舞台上時身體常常會有一種軟趴趴的鬆垮傾向,我覺得不唱歌時軟啪啪就算了,但唱歌時還軟啪啪真的就不好看。這次反而三個年輕人有被教好,只要在台上都是挺的,畫面真的會好看很多。
- 想到上次讀劇版本最後導演還是製作人提到演員會覺得歌曲好難唱,
- 換場時老是有種侷促匆忙(甚至是有人在生氣)的感覺,聲音太大聲了,很難不感應到。
- 最大的失敗是把〈來聽我唱歌〉搞的好破碎。我不太確定和讀劇版本的差異有多少,但加上了舞台上的走位後那個破碎感更強烈了。明明那麼會唱的嘎造・伊漾在這樣的的主秀時刻不只一直打斷他演唱,還讓他去吹薩克斯風?這時候吹薩克斯風是有很重要嗎?把這首歌真的破壞到底。身為這首歌還有在讀劇版時被嘎造・伊漾歌聲給擊倒的人,真心期盼之後如果再演這段可以修改,太可惜太可惜了。
- 今天的聲音十分不好,本來想我會不會有點難相處,但中場時同行友人也有一樣感覺。我們坐在第三排靠中間的位置,但聲音很不平衡,演員彼此的聲音還有背景音樂一直忽大忽小,常常也聽不清楚歌聲,中間好幾次我忍不住轉頭去看音響的位置是怎麼了。剛查了一下在藍盒子的經驗,最後那五年 感覺 PA 也是救不太回來,但人家還是一堆現場演奏ㄟ,雖然感覺這場地的聲音應該蠻難處理,但還是實在不行。我有點在想是不是藍盒子的位置要挑中間但中後段的會比較好?至少不會左右這麼不平衡。
- 當初讀劇後寫的回饋應該都是正面開心,印象中有提一個是「最後一首歌太弱」,結果今天依然還是一樣的感覺,編曲還是救不太起來,所以結尾就少了不少味道,可惜。
上次看完演出後我自己無聊做了一個小設想,覺得其中有兩個演員我是不能接受換人的,這次拉高到了三個人,我想這應該就是開始對一齣戲有感情的徵兆?
上半場結束時我心裡就已經湧起「三年後的重演版本一定會再更好一些」的念頭,想到這樣其實就蠻開心的。說實話我會願意再進場只為了聽嘎造・伊漾好好把〈來聽我唱歌〉唱一次,拜託拜託劇團,這段一定要修改啊。《老男孩》有著好看的故事與好聽的歌,絕對是值得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