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ear and to be heard.
不只是重現———北美館《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展覽
原本只是臨時起意,沒太多計劃地走進北美館看《托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這個展,結果我好喜歡。老實說,之前看展覽簡介時有點不太懂它到底在說什麼。總覺得資訊很多,但沒有一個可以抓住的核心。但進到展場以後,才發現這種展就是「直接進來最快」。
托瑪斯・德曼(Thomas Demand)原本是藝術家,後來去學攝影,接著又變成一位「用紙重建照片中場景」的藝術家。他會用紙做出一個空間、場景、物件的複製品,再拍成照片。是紙雕塑、是攝影、也是記憶的重建。整個過程讓原本的真實照片變成了另一種詮釋。
以〈控制室〉這件作品為例,這是根據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內部技術人員用手機拍下的照片所重建出來的場景。你可以看到天花板的板子正要掉下來的樣子,他用紙把整個房間重構出來,然後拍下來。我站在這張「照片」前,對於「我該有什麼感覺」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混雜了窺視、哀傷、原來如此、那時他們知道嗎等等多重感受。

還有一個系列作品叫〈避難所〉,德曼根據愛德華・斯諾登當年逃避追捕時在俄羅斯機場旅館裡的經歷,重建出他藏身的一個無窗小房間。他不是只做一個角落,而是完整重現整個空間,然後從不同角度拍攝。你會突然意識到:原來那一整個月,他就是被困在這樣一個沒有窗戶、沒有風景的房間裡。一開始我走進去時還沒開始聽導覽,第一張照片看不懂是什麼,其他幾張則是那個房間的局部角落。如果只是看照片,可能會覺得有某種美感,但開始聽導覽說明後會很直接的有種呼吸緊湊的感覺,然後也才發現,那張我看不懂的第一張照片,是藝術家拍下若斯諾登躺在床上時,天花板的景象。

我其實對他選的那些「原型場景」大多不熟,有些甚至是完全不知道的新聞或歷史事件。但即使如此,在他的重新詮釋之下,聽著導覽我還是感受到很強烈的情緒。又例如有一件作品叫〈森中空地〉也很驚人。他為了這件作品「製作」出一片樹林,光是樹葉就做了27萬片!一整個森林都是用紙做出來的,然後拍成一張照片。你看著那張照片會想──這是自然嗎?這樣的美麗「場景」原來不是真的?當然更別題會想到最近AI可以生成出這麼多的圖像……AI應該會覺得花人力去製作27萬片樹葉很傻。
總之,這真的是一場完全意外但滿足的誤入之旅。我覺得我從裡面得到了什麼──雖然很難說是什麼,歷史,總是讓我敬畏。展覽只到五月初,非常推薦。